高中以前,我一直生活在一个小县城,县城里盛行教育恐怖主义,因此卖得最好的书籍都是教辅参考书,这样的后果就是,书店里除参考书之外也就只剩下四大名著了,当然在一些人眼里四大名著其实也只不过是语文课本参考书目而已。
在贝塔斯曼和卓越这样的购书网站流行起来之前,托亲戚朋友从外地带书回来就成了我的课外书籍主要获取方式。刚上初中时,我让舅舅给我从西安带一些小说回来,但我并不知道买谁的好,他可能也嫌麻烦,就给我带了一张光盘回来,里面有我这辈子都看不完的书。于是我就有了人生第一次电子阅读体验——在家里一台显示器经常色偏、缺色电脑上。阅读体验极差,只能说是我好奇心太强,否则我自己无法解释为何我能在眼睛发肿并且流泪不止的情况下在电脑旁一坐一下午——我想看色情小说也没这么大的动力。在我看完大概十部左右小说以后,我还是崩溃了,全面回归纸质书阅读。
上高中以后,网上购物越来越方便,我和我的朋友老蔺也许是我们县城最早开始网上购物的人。当时贝塔斯曼、易趣未倒,卓越网还没卖给亚马逊收购,淘宝网刚刚兴起,余含泪大师代言的 99 读书人貌似还没有开始营业。1 我们买的最多的自然是书。
由于家处偏远山区,网上购书唯一不便在于下单到收货一般耗时半个月到一个月,如需退换货可能更麻烦。不过高中课业繁忙,看课外书时间本身很少,加上互联网发达,零星也会在网上浏览一些书籍,基本上没有必要再购置一部手持电子书设备。但老蔺偶尔有一次和他父亲提到“电子书”这个概念,当时他提到这个概念,想说的是电子化的书籍,而非手持设备,结果他爸误会了,于是给他购置了一款电子阅读器。我曾借来读过一部据说是软色情的武侠小说,显示屏是点阵液晶屏(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名称),与早期文曲星这类电子词典的显示屏类似,晚上台灯一照,反光严重,只能把书侧到一个角度,才能勉强看到上面的文字,于是我直到今天仍对高中时期坚持在文曲星上看小说的同学敬佩不已。
这款劣质电子书让我彻底丧失了对手持电子书阅读设备的信心,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一直在购买纸质书阅读。上大学的四年间,亚马逊推出过两代电子墨水(E-ink)显示的 kindle 阅读器,我都因为高中的经历敬而远之。
去年大学毕业后,我看到网上一些很靠谱的人开始推荐类似 kindle 的阅读器,亚马逊的 kindle 销量也让我觉得这玩意可能并不是我想象的那么不靠谱,同时,网上有了 kindle 现实效果的图片和视频,这让我下决心买一部即将上市的 kindle 3。
我想大部分人没有产生工具依赖症的原因是没有找到称手的工具。kindle 没有让我失望,尽管没有彩色显示,但作为一个阅读文字为主的读者,我想这不是太大的问题(当然我也希望早点出彩色电子墨水)。最最重要的是,kindle 的显示效果基本上和纸没有什么区别,看书的时候眼睛不会像盯电脑屏幕那么累。
到现在我已经在 kindle 上读了近 30 部书,其中有一半左右的内容是我在上下班的路上看的。也许有人看完这句话觉得,kindle 只是在路上看书方便而已,但事实上,在家我也经常用 kindle 来看书。有些书我纸质书和 kindle 版都有,我也会优先考虑看 kindle 版。在我看来 kindle 与纸质书相比,至少有以下四大优势:
-
轻。在地铁上看一路书(1-2 小时),拿在手上没有任何感觉。即使在家里读书,我想也很少有人愿意把书架上当家具买回来的《追忆似水年华》取下来,但有了 kindle,和重量有关的不读书借口将不再是借口。
-
平。纸质书会弯曲,有时候会影响阅读体验。而 kindle 我做过实验,边走路边阅读不成问题,当然我不建议大家模仿。
前两点总结:喜欢躺在床上看书的人有福了。
-
获取英文原版书极其方便。基本上一本英文书美国一出版,你就可以在 amazon.com 上买到相应的 kindle 版。纸质书配送至少要一天,而电子书下载到你的 kindle 上几乎是即时的。2 更何况有很多英文原版书国内根本买不到纸版。
-
搬家方便。如果你像我一样,租房住,喜欢读书,不需要摆个装满精装书来充门面的书架但由于书太多被迫摆了好几个书架的话,搬家是很头疼的一件事情。但如果能把一辈子要读的书都放到一个可以随身携带的电子设备中的话,就不用那么头疼了。虽然目前 Kindle 无法完全做到这一点,但至少让我们离这一点更近了一步。
当然现在类似 kindle 这种电子阅读设备还有很多不完善的,甚至不如纸质书的地方,但就上面这四点以及从这四点我们看到的未来发展的可能性(比如彩色电子墨水等等)足以让我们大部分人改变阅读习惯或者至少改变预期的阅读习惯。
前几天去听老罗( @罗永浩 )保利剧院的演讲,讲到一个创新传播 (diffusion of innovations) 理论,这个创新传播理论让我知道了,对于任何新产品来说,总有一部分人属于滞后者。以电子书为例,总会有那么一部分买电子书的理由是没有纸质书可以买了,这部分群体就可以称为滞后者。但这部分人在人群中占得比例相对较小,大约百分之十几。而就电子书的目前给我们提供的便利以及我们可以预期到的便利来看,我想让其余的大部分人改变阅读习惯并不难。
最终,我们的生活会需要电子书,就像我们的生活需要电话,需要互联网一样。